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0篇
  免费   1378篇
  国内免费   620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790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589篇
内科学   996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394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52篇
综合类   208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176篇
眼科学   158篇
药学   1939篇
  7篇
中国医学   2149篇
肿瘤学   38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610篇
  2021年   806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探讨了中医药对喉癌的治疗效果及分子机制。通过统计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喉癌的相关论文,查找中药及其提取物对喉癌细胞相关分子表达的作用。许多实验发现,不同中药及其提取物可通过诱导喉癌细胞凋亡、抑制喉癌细胞增殖、抑制肿瘤黏附、增强细胞免疫、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等方式抑制喉癌的进程。中药及其提取物能一定程度上控制喉癌的发生发展,为喉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4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左金丸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左金丸化学成分,筛选并预测其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疾病数据库中与Hp感染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左金丸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互网络,获得左金丸抗Hp的特征性基因;通过DAVID6.8数据库对上述特征性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hubba筛选出左金丸抗Hp感染的关键靶点。结果通过TCMSP筛选、预测得到左金丸32个入血活性成分和197个作用靶点。GO分析共得到199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包含炎症反应、RNA信号转录、信号传导等152条,细胞组分包含细胞核、细胞外基质、蛋白复合物等19条,分子功能包含细胞因子活性、DNA结合、ATP结合等28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65条通路与左金丸抗Hp感染密切相关。经Cytohubba筛选得到CXCL8、IL10、IL4、VEGFA、MMP9等10个关键基因。结论左金丸抗Hp感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可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抗Hp药效及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Background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that primarily manifests as progressive memory los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may be helpful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anti-AD drug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erula assafoetida has neuroprotective and memory-enhancing effects, which may be benefic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AD. However, the combin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ir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Therefore, we aim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active ingredients in F. assafoetida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against AD by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In our study, an integrated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that included ad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screening, target identific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topological analysis, gene ontology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and molecular docking,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pharmacological material basi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ese ingredients may treat and prevent AD.Resul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2 key active ingredients, obtained by topological analysis (including farnesiferol a, conferol, farnesiferol b, ferulic acid, etc.), may be the primary pharmacological components that may ameliorate AD. The 2 key significant pathways identified are the cholinergic synapse signaling pathway (critical targets include ACHE, CHRM1, CHRM2, MAPK1, PIK3CA, PIK3CB, PIK3CD, and PIK3CG) and the AD signaling pathway (critical targets include APP, BACE1, GSK3B, MAPK1, NCSTN, NOS1, PSEN1). These critical targe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three typ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cholinergic hypofunction, amyloid-β (Aβ) plaques, and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s]. Finally, 14 critical targets in the 2 key significant pathways were validated by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ConclusionF. assafoetida may be effective for alleviating AD symptoms, through multi-component, multi-target, and multi-pathway synergistic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multiple pathogenesis hypotheses of AD. Our study may provide certain clu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natural herbal medicine.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着床率和妊娠率降低以及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升高。输卵管积水可能通过机械性作用、胚胎毒性、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卵巢功能等影响IVFET妊娠结局。IVF-ET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治疗处理,可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但是因为各种手术的利弊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目前对于输卵管积水的处理原则尚不统一。中医药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治疗输卵管积水,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优势。手术和IVF-ET治疗前后可联合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助于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运脾汤治疗高脂血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harm Mapper、GeneCards、DisGeNET等多个数据库检索,预测并收集运脾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和对应的靶蛋白以及高脂血症的相关疾病基因,筛选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及相关有效化学成分做分子对接验证,利用DAVID数据库的富集分析功能,得到运脾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干预高脂血症的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功能和通路,并构建“中药材-有效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综合网络。结果 运脾汤干预高脂血症的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等;核心靶点PPARG、NOS3、EGFR、APOB和ESR1,分子对接验证,大部分靶点与化合物有结合活性较好;DAVID富集分析,运脾汤可能通过细胞内外刺激、脂多糖反应和调节凋亡等生物过程和HIF-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途径干预高脂血症。结论 本研究初步预测了运脾汤干预高脂血症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总结卢尚岭教授对髙血压病机的理论认识及临证经验。髙血压发病之本在气机失调,气机失调先责肝脾二脏。由此引起诸多病机变化,如,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诸郁遂生;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导致中焦壅滞,气机不利,日久必然损伤血脉,危害脏腑。据此,卢老强调肝脾气机失调、升降之机失常、脏腑功能紊乱存在于髙血压全过程,进而提出调治髙血压以斡旋气机,调整脏腑功能,藉以恢复阴平阳秘之常态为主导。认为临证应首辨气机失调及病变脏腑,治以调气为先,兼顾化痰、活血、疏肝清火、平肝潜阳、滋补肝肾、滋阴和阳、扶阳镇水等,同时强调外治,善用足浴。  相似文献   
47.
焦阳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3):236-74
【目的】 解读新冠肺炎事件中我国科技期刊的抗疫责任、危机应对措施及响应特征,为保障新冠肺炎知识的有效传播,增强科技期刊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疫情危机中我国科技期刊采取的措施和新冠肺炎文献的刊载数据,研究科技期刊的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疫情发生后,科技期刊主要从约稿、审稿和宣传3个方面采取应急响应措施。截至2020年2月27日,共有150种科技期刊以网络首发的形式刊载新冠肺炎文献604篇,涵盖6个研究方向,最高文献下载量达20587次。【结论】 新冠肺炎事件中,我国科技期刊应积极承担起传播相关科学知识的责任,主动作为,发挥出重要的抗疫作用,同时也需要编辑人员进一步加强把关意识,恪守职业道德,提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日间手术模式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机制特点。方法:将2018年度出院的854例单病种患者,分为日间组(818例)和非日间组(36例),比较两组在肿块大小、年龄、住址、住院日、住院费用结构、实际费用消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年龄、住院日、住院费用方面,日间组明显低于非日间组。加上门诊相关费用后,日间组和非日间组在实际费用消耗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日间手术开展依赖于微创技术的发展。日间手术模式能够降低与住院日密切相关的床位费、护理费、药费等费用,但由于高值耗材的使用,同时也抬升了卫生材料费用。日间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隐形社会成本支出。推行日间手术需要兼顾医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广日间手术与医保费用管控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49.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is a prevalent and highly debilitating psychiatric condition that affects many young adults worldwide. This brief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available data about the use of ketamine as a treatment for MDD. We describ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dose considerations, drug interactions, side effects, and the relevancy of ket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DD.  相似文献   
50.
金银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其发展为传统生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技术和方法。金银花作为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深入研究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展开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在金银花鉴别、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胁迫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并针对基于杂交技术的标记(RFLP)、基于PCR的分子标记(RAPD,AFLP,SSR,ISSR)和基于DNA序列分析的SNP及DNA条形码对金银花的多样性识别、诊断、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提出可以采用多组学技术,构建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平台,建立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相关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用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的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等生命活动规律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推动金银花现代化及其他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